![]() 敕勒川背靠阴山前依黄河,九曲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也造就了沃野千里、膏腴肥沃的敕勒川平原。从秦汉设郡至今,两千多年来,游牧与农耕一直就在此交融繁衍。解放前,内地的人们或结三靠四千里徒步,或拉家带口日夜兼程迁徙来到敕勒川,使敕勒川这块清静之地,多了几分人气,多了南腔北调,也孕育了敕勒川的饮食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敕勒川饮食经过融汇贯通,使其多以烩、炖、蒸、炸见长,敕勒川菜无派无系,但让人吃得淋漓酣畅。敕勒川饮食虽然还有待精雕细琢,但让人领略后总会讲一句:痛快。 若把饮食纳入文化范畴,它可能是最容易从事而又最难取得成就的一个项目。说容易,几乎不用学,人人或多或少都会,说难,从事烹饪理论研究的人少之又少。烹任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敕勒川地区是黄河流域的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的敕勒川菜自然也是黄河文化的一部分。关于敕勒川饮食,由于多年来历史的积淀和人文的变迁,使敕勒川菜在用材、选料、调味、制作方面逐渐融入敕勒川人民生活中,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很自然地让大家感到它就是敕勒川风味。饮食文化,烹任艺术,既然是文化艺术,当然也应该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有阶级、有民族、有地区之分;有文野、雅俗、高低之别。但起决定作用的仍是最基本的"饮食"二字。民间传统创新是艺术的源泉,有特色的艺术更离不开这个根本,何况敕勒川菜又是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呢?敕勒川饮食就是适合北方人口味的敕勒川地区的农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以中西部菜系流入民间兼蓄蒙古族的牛羊肉为主的地方风味菜系。 敕勒川菜的特点有三: 一是朴实无华,如杀猪烩酸菜等家常菜就体现出质朴无华的本质与特点。 二是味浓醇香,如土右旗的碗面子,原料经过煮、炸、干蒸、汤蒸四道工艺,其中汤蒸必须调汁入碗上蒸锅,即可使碗面回软也使之更加入味,成菜色泽红润味感丰富,原汁原味。 三是应季时鲜,如黄河的开河鱼其鲜香程度无法言语。 (责任编辑:赵利军) |